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行政联合党支部赴民族文化宫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以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行政联合党支部于2024年1月11日前往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并开展座谈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国春,全国政协委员、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副主任们发延同志出席座谈会。
主题党日活动合影
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共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单元,展出了1500余件珍贵文物、古籍,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展示了中华文明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生动再现五千多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为参观者铺展开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
张国春同志发言
张国春同志出席座谈会强调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系统的参观学习,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展览将文物和典籍有机结合,特色鲜明,立意深远,学术价值高,政治性强,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他表示中华文明是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正是多元一体格局的最重要载体和最成功实践,我们应当把握主线和方向,汇聚研究视野和动力,坚持多学科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们发延同志发言
们发延同志在座谈会上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讲好文物古籍的故事,讲好考古人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更大的贡献。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科研处处长、行政联合党支部书记刘国祥,人事处处长颜阳,办公室主任李锋,行政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吴海燕,科研处助理研究员栗媛秋,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副馆长安宁,图书馆副馆长吴佳鹏,博物馆副馆长崔德志同志先后发言。座谈会由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陶颖主持。
座谈会发言
刘国祥表示此次展览主题宏大,立意高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颜阳表示通过参观展览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深刻的感悟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李锋表示文物背后代表着文化,文物的世代相传,激发后人不断学习、反思,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吴海燕表示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体现在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有容乃大上,如此高质量、有立意、有深度、有内涵的展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深深感受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栗媛秋表示通过展览深刻认识了“四个共同”——疆域共同开拓,历史共同书写,文化共同创造,精神共同培育。我们不仅见证了各民族在中华疆域扩展和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深刻感悟到这些作用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文化画卷,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广度,为我们理解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多元统一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远的启示。安宁表示此次展览不是普通的文物展览,通过文物展示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和思想。此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光是国家民委的工作,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工作。吴佳鹏谈到展览前期的准备工作繁重,在大展当中展出了多种国家珍贵古籍,希望专家学者们多交流、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崔德志讲述了征集文物背后的故事,不同民族地区的同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无私、热情、主动担当的精神令人动容。
通过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行政联合党支部同志们深刻体会到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精神相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根基也愈加牢固。
图文:中国考古网
审核:刘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