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9年科研成果

发布时间:2010-01-1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科研处
2009年考古研究所人员科研成果统计
 
所领导
王巍
《新中国考古六十年》,《考古》2009年第9期。
《从中国看日本埼玉稻荷山古坟和埼玉古坟群》,《考古》2009年第11期。
白云翔
《中国古代の铁器研究》,白云翔著,佐佐木正治译,(日本)同城社,2009年2月。
《鏡笵——漢式鏡の製作技術》,(日本)八木书店,2009年2月。(合编并执笔)
《中国初期青铜文化の研究》,(日本)九州大学出版会,2009年2月。(合编并执笔)
《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10月。(主编)
《从北京大葆台汉墓论汉代物质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编《汉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5月。
《从里耶古城论秦汉物质文化的统一性与地域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研究—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陈星灿
《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论丛》,文物出版社,2009年。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集 社会与精神文化卷(I)》(上、下卷),科学出版社,2009年。(合著)
“Production of Stone Spades and Emergence of the First State in the Yiluo region, China”, Internet Archaeology,Issue 26-27:1-24.( 合著)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白陶产地的初步探讨及锶同位素分析的重要意义》,《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罗宏杰、郑欣淼主编,2009年。(合著)
《“虎食人卣“及相关图像的史影蠡测》,《俞伟超先生学术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编,2009年。
《二次葬的民族考古学观察-河南偃师灰嘴村葬俗小记》,《中国人文田野》第三辑,巴蜀书社,2009年。
《解盐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Salt from Southern Shanxi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States in China),《盐业考古》第二辑,罗泰、李水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中英文双语,合著)
《古代的谷物加工方式》,《中国文物报》,2009年10月16日第七版。
《全面公布考古材料的典范-读《登封王城岗考古发现与研究(2002-2005)》,《中国文物报》,2009年4月1日第四版。
《让我们进入史前人的物质和情感世界-介绍一本英国军人所写的澳洲土著民族志》,《中国文物报》,2009年8月7日第八版。
《读<我的老师高本汉>》,《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09年9月6日第七版。
《评黎东方<我们的根-简说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09年10月18日第七版。
《读牟复礼<中国思想的起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09年10月25日第七版。
《李济和他的考古事业》,《新民晚报》2009年10月18日。
刘庆柱
《大运河保护中的不和谐音》,《人民政协报》2009年3月1日B4版。
《冀中平原上的隋唐大运河访古》,《政协委员一日》(第三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
《序》,《西安东汉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探索西安地区汉墓发展变化全面而系统的考古资料――【西安东汉墓】》,《中国文物报》2009年5月27日,第4版)。
《简评【汉魏摇钱树初步研究】》,《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2期。
《关于遗产功能、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代序),《世界遗产论坛(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科学出版社,2009年。
《考古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评【南越宫苑遗址】》,《考古》2009年第12期。
《怀念朝远同志》,《上海文博论丛》2009年第2期。
《汉代考古发现所反映的古都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在汉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编《汉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关于赵王城在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的地位》,《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序一·对“考古”的“考古”》,首都博物馆编:《千古探秘――考古与发现》,中华书局,2009年。(又为《中国文物报》2009年8月21日“名家解读”栏目转载)。
《大汉雄风从这里吹起:汉长安城访古》,首都博物馆编:《千古探秘――考古与发现》,中华书局,2009年。
《大唐盛世从这里诞生:唐长安城访古》,首都博物馆编:《千古探秘――考古与发现》,中华书局,2009年。
《关于“大遗址”保护提案的前前后后》,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编《情系国计民生――政协提案的故事丛书》(2),新世界出版社,2009,字数5034字。
《关于姓氏研究的考古学思索》,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编《河洛文化与姓氏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保护大运河不能颠倒“主”、“副”关系》,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编:《中国大运河·2007――2008》,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8月。
《隋唐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重点在遗址与遗存的保护》,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编:《中国大运河·2007――2008》,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8月。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回顾及其研究的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研究――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谈治学:假设不经证实不能成为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1月19日。
《西汉帝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编:《洛阳汉魏陵墓研究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统一多民族国家视野下的中国疆域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1日第13版。
 
 
史前考古研究室
李新伟: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plexity in the Liaoxi Area, Northeast China,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1821, Archaeopress, Oxford, England.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考古工作》,见张九辰、徐凤先、李新伟等著《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专论》,56-110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我国史前有槽箭杆整直器》,《考古》2009年6期,61-71页。
《中华文明探源成为美国<科学>周刊5943期主题》,《中国文物报》2009年9月4日第7版。
叶茂林: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玉石器的音乐声学测量及初步探讨》,《考古》2009年第3期。(合著)
“Earliest domestication of common millet (panicum miliaceum)in East Asia extended to 10,000 years ago”,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09.4.21在线发表。(合著)
《黄河上游积石峡古地震堰塞溃决事件与喇家遗址异常古洪水灾害》,《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第39卷第8期。(合著)
《官亭盆地的地下秘密——黄河谷地上最完美的句号》,《国家人文地理》2009年第6期。
朱延平:
《略论中国境内马镳的起源》,《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323~332页。
《苏秉琦先生的区系类型论和古文化古国说》,《中国文物报》2009年10月16日。
《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考古学年鉴2008》,文物出版社,2009年7月,第15~33页。
《俄罗斯考古的现状和研究管理体制》,《世界社科交流》第1199期,2009年2月,第2~6页。(合著)
赵春青:
《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2002年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2期。
《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东城墙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2期。
《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浅穴式大型建筑基址的发掘》,《考古》2009年2期。
《新砦聚落考古的实践与方法》,《考古》2009年2期。
金英熙:
《辽宁省长海县小珠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5期。
《辽宁长海广鹿岛小珠山遗址与吴家村遗址发掘》,《2008年中国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9年。
 
夏商周考古研究室
许宏
《最早的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执行主编)
《“華夏第一都”のヴェールを開く——偃師二里頭遺跡宮殿区——》《出土文物からみた中国古代》,汲古書院(東京),2008年11月。
《发掘最早的“中国”》,《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中信出版社,2008年12月。
《二里头的“中国之最”》, 《中国文化遗产》2009年第1期。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白陶产地的初步探讨及锶同位素分析的重要意义》,《’09古陶瓷科学技术 7 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2月。(合著)
《二里頭遺跡文化分期再檢討——墓地出土の銅、玉礼器を中心に——》,《中国初期青銅器文化の研究》,九州大学出版会(福岡),2009年2月。(合著,第一作者)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周代考古辞条15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3月。
《岡村秀典著<中国文明  農業と礼制の考古学>》,《史林》第92卷3號,史学研究会(京都),2009年3月。
《夏商周时期考古》,《中国考古学年鉴(2008)》,文物出版社,2009年7月。(合著,第一作者)
《方法论视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以学界的互动把握青铜文化的互动》,《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最早的中国>创作之心路历程》,《中国文物报》2009年8月7日。
徐良高
《“殷材周用”与周原凤雏甲骨性质初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7期,2009年1月。
《“武王伐纣”年代的推定》, 《“弥生农耕的起源与东亚——碳14高精度编年体系的建构”平成20年度报告会资料集》,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2009年1月。
《文明崩溃理论与中国古代文化衰变现象研究》, 《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4期。
《以考古学重构中国古代史——新中国考古60年脉络管窥》,《中国文物报》,2009年9月29日。
《先秦城市聚落中的水与水系》,《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
《周公庙遗址性质杂弹》,《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
《考古所见中原与北方青铜文化的互动》,《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
《新中国考古六十年·三代部分》,《新中国考古六十年》,文物出版社,2009年。
《学者·学问·人生——俞伟超先生访谈录》,《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6月。
何努
The Large-sized Building-Foundations IIFJT1on the Walled-town Site of the Mid Taosi Period in Xiangfen County, Shanxi,Chinese Archaeology, Vol. 8, 2008. Pp74~84.
《2008年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淅川下王岗遗址发掘新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7期,2009年1月。页70~74。(合著,第一作者)
《从陶寺遗址考古收获看中国早期国家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8期。2009年8月。32~37页。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II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年3期,261~276页。
《意识形态考古理论与实践初探》,《东南文化》2009年1期,7~10页。
《都城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从陶寺遗址和二里头遗址都城考古分析看中国早期城市化进程》,《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3~58页。
《中原与北方文化互动决定中国文明核心形成于黄河中游地区》,《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441~445页。
唐际根
《安阳孝民屯东南地殷代墓葬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9期。(合著,第一作者)
《安阳的商邑与“大邑商”》,《考古》2009年9期。(合著,第一作者)
《殷墟早期田野工作的思路与技术得失》,《甲骨学110年:回顾与展望》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书法全集·先秦秦汉》商代铭刻图照及说明,文物出版社,2009年1月。(合著)
《“真实古代”与“中国知识”》, 《中国文物报》09年8月7日第7版。
《她在世纪末醒来:写在洹北商城发现十周年》,《中华遗产》,2009年10期。
《殷墟发掘80周年学术纪念会综述》,《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中心通讯》17期。
“Ceramic Production in Shang Societies of Anyang”,Asian Perspectives 48(1).Spring 2009(合著)
“Contextual Interpretaion to the Shang Polity”,Current Anthropology.
“Identification of a bronze weapon based on an embedded fragment in a 3000-year-old skull”,Forensic Sciences International 151(2005)105-108.(合著)
“The True Face of “Antiquity”: the Shang Sacrificial Remains in Anyang and the Dark Side of “Three Dynasties Civilization””, Edited by Mayker Wagner. Germany.
谷飞
《中国文明起源二题》,《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
《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互动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合著)
《偃师商城西城墙的考古新收获》,《2008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8年。
印群
《商周之际三角援青铜戈与蜀人随武王伐纣》,《齐鲁学刊》2008年第6期(2008年11月15日出版)
《关于中国云南东周青铜农具实用性问题之考察》,《东方考古》第5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谈殷遗民的考古遗存及其殉人墓》,《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
《谈偪阳故城的几个问题》,《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枣庄市偪阳故城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8),文物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牛世山
《河南安阳市黄张遗址两周时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4期。
岳洪彬
《殷墟新出土青铜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主编)
《殷墟新出土青铜器概述》,《殷墟新出土青铜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合著,第一作者)
《殷墟青铜器的铸型分范技术研究》,《殷墟新出土青铜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合著)
《殷墟新出土青铜器铭文概论》,《殷墟新出土青铜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合著)
《试论殷墟孝民屯大型铸范的铸造工艺和器形-----兼论商代的盥洗礼仪》,《考古》2009年第6期。(合著,第一作者)
《殷墟的镞与甲骨金文中的“矢”和“射”字》,《文物》2009年第8期。(合著,第一作者)
《试论商周筒形卣》,《三代考古》(三)2009年8月。(合著,第一作者)
《殷墟一期文化再认识》,《三代考古》(三)2009年8月。(合著)
《殷墟大司空M303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8年第3期。(合著,第一作者)
《2004-2005年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的勘探和发掘》,《考古学报》2009年第2期。(合著,第一作者)
《河南安阳市殷墟刘家庄北地200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7期。(合著,第一作者)
《河南安阳市殷墟小屯西地商代大墓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9期。(合著,第一作者)
付仲杨
《河南安阳市黄张遗址两周时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4期。(合著)
《陕西扶风县周原遗址庄李西周墓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第12期。(合著)
《再论周公庙西周大型贵族墓葬群的性质》,《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陈国梁
《河南安阳市黄张遗址两周时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4期。
《关于中国早期青铜时代陶器色调的研究——以二里头遗址为例》,《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学术考察活动纪要》,《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何毓灵
《试论安阳殷墟孝民屯遗址半地穴式建筑群的性质及相关问题》,《华夏考古》2009年2期。
《殷墟文化一期再认识》,《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北京。
《河南安阳市殷墟范家庄东北地的两座商墓》,《考古》2009年9期。
严志斌
《殷墟新出土青铜器铭文概论》,《殷墟新出土青铜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合著,第一作者)
《殷商铭文青铜鼎的时代》,《新果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合著,第一作者)
《彭尊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7期,2009年1月。
《商代赏赐铭文研究》,《南方文物》2008年4期。
《殷商铭文青铜簋的时代》,《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合著,第一作者)
《夏商周时期考古》,《中国考古学年鉴(2008)》,文物出版社,2009年7月。(合著)
曹慧奇
《偃师商城商代初期地貌的复原及其与城址布局的关系》,《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岳占伟
《殷墟新出土青铜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副主编)
《河南省安阳殷墟大司空M303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8年第3期。(合著)
《2004-2005年殷墟小屯宫殿宗庙区的勘探和发掘》,《考古学报》2009年第2期。(合著)
《河南安阳市殷墟刘家庄北地200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7期。(合著)
《河南安阳市殷墟小屯西地商代大墓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9期。(合著)
《殷墟首次发现一处重要的制陶作坊区》,《中国文物报》。(合著)
《殷墟新出土青铜器概述》《殷墟新出土青铜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合著)
《殷墟新出土青铜器铭文概论》《殷墟新出土青铜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合著)
《殷墟青铜器的铸型分范技术研究》《殷墟新出土青铜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合著)
《河南安阳市殷墟青铜礼器铸型的制作工艺》,《考古》2008年12期。(合著)
《试论殷墟孝民屯大型铸范的铸造工艺和器形---兼论商代盥洗礼仪》,《考古》2009年第6期。(合著)
《殷墟的镞与甲骨金文中的“矢”和“射”字》,《文物》2009年第8期。(合著)
 
唐锦琼
《爵的“右手性”及其文化背景简析》,《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
《河南市安阳市殷墟青铜礼器铸型的制作工艺》,《考古》2008年12期。(合著)
宋江宁
《关于“先周文化”的几点思考》,《三代考古》二,科学出版社。
《商文化京当型与郑家坡类遗存关系探讨》,《三代考古》二,科学出版社。
《陕西扶风县周原遗址庄李西周墓葬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12期。(合著)
赵海涛
《关于中国早期青铜时代陶器色调的研究——以二里头遗址为例》,《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合著)
《“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学术考察活动纪要》,《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合著)
《二里頭遺跡文化分期再檢討——墓地出土の銅、玉礼器を中心に——》,《中国初期青銅器文化の研究》,九州大学出版会(福岡),2009年2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3月。(合著)
高江涛
《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的考古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试论中国早期宫城的形成及初步发展》,《考古与文物》2009年第5期。(合著)
《聚落形态考古与中国文明起源》,《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
《岳石文化时期海岱文化区人文地理格局演变探析》,《考古》2009年第11期。(合著)
《晚商时期商文化东进通道初探》,《中原文物》2009年第5期。(合著)
《2008年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淅川下王岗遗址发掘新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通讯》第17期。
《河南淅川下王岗出土铜矛观摩座谈会纪要》,《中国文物报》2009年3月6日。
 
 
汉唐考古研究室
安家瑶
“Glasses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Found at Datong”, Ancient Glass Research along theSilk Road, editors Gan Fuxi, Robert H Brill, Tian Shouyun, pp379-386,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Singapore, 2009.
“Glass Vessel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Five Dynasties Found in Guangzhou”, Ancient Glass Research along theSilk Road, editors Gan Fuxi, Robert H Brill, Tian Shouyun, pp379-386,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Singapore, 2009.
朱岩石
《中国南北朝寺院遗迹与出土遗物研究》, 《古代文化の源流を探る——论文集》日本国学院大学,2008年11月。
《北朝の造瓦技術》,《古代东亚地区制瓦技术变迁与传播研究会议文集》,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2009年3月。
《北朝佛寺塔基遗迹与出土遗物研究》,《东亚地区古代佛寺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文集》,韩国扶余国立文化财研究所,2009年5月。
龚国强
《六、七世纪中国皇宫园林略论——兼谈韩国百济王宫园林遗址》,韩国扶余国立文化财研究所《韩国益山王宫里遗址考古国际研讨会论集》,2009年4月。(中韩双文)
《1957~2009:半个世纪的大明宫考古与考古人》,《中国文化遗产》2009年第4期。
董新林
《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考论》,《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
《北宋金元墓葬壁饰所见“二十四孝”故事与高丽<孝行录>》,《华夏考古》2009年2期。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陵园遗址》,《考古》2009年7期。
《略论中国古代墓葬形制的演变》,《千古探秘—考古与发现》,中华书局,2009年8月。
钱国祥
《汉魏洛阳城宫城二号门址的考古新收获》,《考古》2009年第4期。(合著)
《北魏洛阳城津阳门内大道遗址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10。(合著)
《汉魏洛阳故城北魏宫城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8,2009年7月,文物出版社。
《洛阳的古代都城遗址》,《考古探秘——考古与发现》,中华书局,2009年。
《北朝的釉陶、青瓷与白瓷---兼论白瓷起源》,《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五辑,紫禁城出版社。(合著)
《汉魏洛阳故城半个世纪的考古工作回顾》,《洛阳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论文集》,大象出版社,2008年12月。(合著)
《汉魏洛阳故城两周墓地》,《中国考古学年鉴2008年》,文物出版社,2009年7月。(合著)
肖淮雁
《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新发现北魏宫城二号建筑遗址》,《考古》2009年5期。(合著)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陵园遗址》,《考古》2009年7期。(合著)
刘瑞
《昭穆制度与西汉帝陵排序》,《西部考古》(三),三秦出版社,2008年12月。
《武帝早期的南郡政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1期。
《<汉书·成帝纪> “中陵”含义新考》,《考古与文物》,2009年3期。
《西汉诸侯王陵的封土墓道与朝向》,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编《汉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
刘振东
《西安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5期。(合著)
徐龙国
《秦代武库初探》,《考古与文物》2009年3期。
《西安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5期。(合著)
《秦代统一文字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研究—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汪勃
《人格化十二支出现年代考》,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4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合著)
《玄武图像的比较研究》,网干善教著。(译文)
石自社
《隋唐东都形制布局特点分析》,《考古》2009年第10期。
《隋唐洛阳城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洛阳大遗址》,文物出版社,2009年。
何岁利
《大明宫考古轶事》,《中国文化遗产》2009年第4期。
张建锋
《西安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5期。(合著)
刘涛
《汉魏洛阳城宫城二号门址的考古新收获》,《考古》2009年第4期。(合著)
《西汉诸侯王木椁墓的形制演变初探》,《汉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北魏洛阳城津阳门内大道遗址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10期。(合著)
《北朝的釉陶、青瓷与白瓷---兼论白瓷起源》,《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五辑,紫禁城出版社。(合著)
郭晓涛
《河南洛阳市汉魏故城新发现北魏宫城二号建筑遗址》,《考古》2009年第5期。(合著)
《河南洛阳市北魏洛阳城津阳门内大道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10期。(合著)
李春林
《大明宫考古成果巡礼》,《中国文化遗产》2009年第4期,总第32期,大明宫专辑,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
韩建华
《汉代宅第阙的类型及相关问题》,《四川文物》2008年第4期。
《唐東都洛陽城の考古発掘》,《第26回奈良县立原考古学研究所公开演讲会》,2008年11月。
《2007年日本的五代宋元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第8期。(译著,合著)
杨勇
《近十年考古文博专业博士论文选题的调查与分析》,《中国文物报》2009年4月10日第7版。(合著,第一作者)
《战国秦汉西南地区考古的新收获与新思考——读<赫章可乐二○○○年发掘报告>》,《考古》2009年第10期。
王睿
《河南洛阳市北魏洛阳城津阳门内大道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10期。(合著)
《白瓷起源及相关问题探讨》,《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五辑。
 
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
王仁湘
《农牧文化互动:古代文明演进的历史模式》,《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
《知白守黑:庙底沟文化彩陶色彩运用的境界》,《中国文物报》2008年12月5日。
《西南古代文化纵横通道断想》,《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12月增刊。
《得意忘形:彩陶由写实向抽象的演变》,《中国文物报》2009年2月6日。
《大羹与玄酒》,《中华文化画报》,2009年第2期。
《庙底沟文化鱼纹彩陶论》(上、下),《四川文物》2009年第2、3期。
《茶经与茶圣》,《中华文化画报》2009年第4期。
《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南方两湖地区的传播》,《江汉考古》2009年第2期。
《考古考“龙种”》,《中国文物报》2009-10-30。
李裕群
《山西高平石堂会石窟》,《文物》2009年第5期。(合著)
赵慧民
《藏族文字起源与考古发现》,《边疆民族考古与民族考古学集刊(第一集)》,文物出版社。
郭物
“From Western Asia to the Tianshan Mountains: On the Early Iron Artifacts found  in Xinjiang”, Metallurgy and Civilization: Eurasia and Beyond, Archetype, London, 2009.
陈凌
《突厥王冠考——兼论突厥祆教崇拜的有关问题》,《欧亚学刊》第八辑,中华书局,2008年12月。
张良仁
“Metal Trade in Bronze Age Central Eurasia”, Metallurgy and Civilization: Eurasia and Beyond, Mei, J. and Rehren, Th. eds. London: Archetype, pp.17-25.
仝涛
《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晋墓出土银壶的异域风格》,《考古》2009年第5期。
 
考古科技与实验研究中心
袁靖
《科技考古 方兴未艾》,《中国文物报》2009年2月5日。
《刘东生先生与科技考古》,中国第四纪研究会编:《纪念刘东生院士》,第170~17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使用猪进行祭祀和随葬的研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学术卷》,第175~192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悼念俞伟超先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怀念卷》,第155~158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考古学与当代科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集刊编辑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集刊》,第156~164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家畜饲养研究》,《中国文物报》2009年8月21日第6版。
《技术与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华文明形成的关系》,《中国文物报》2009年8月21日第6版。
《科技考古60年》,《中国文物报》2009年9月30日第5版。
《再论技术与经济发展状况与中华文明形成的关系》,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集 技术与经济卷(Ⅰ)》,第10-21页,科学出版社,2009年。
《后记》,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集 技术与经济卷(Ⅰ)》,第542-543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南越宫苑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报告》,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等:《南越宫苑遗址》,第211~238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合著)
《论中国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家养动物的来源和特征》,《考古》2009年第5期,第80~86页。(合著)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Animal Domestication in China”,Archaeology, 2008, Vol. 8: 1-7.
“Recent Archaeometric Research into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tiquity, 2009, 83: 96-109.
赵志军
《西安地区两汉墓葬出土陶仓内植物遗存的鉴定和分析》,《西安东汉墓》文物出版社。
《汉墓陶仓出土植物遗存的鉴定和分析》,《弥生农耕的年代》,雄山阁。(日文)
《贾湖遗址2001年度浮选结果报告》,《考古》2009年8期。
《栽培稻与稻作农业起源研究的新资料和新进展》,《南方文物》2009年3期。
《栽培稻与稻作农业的起源》,《南方文物》2009年3期
《小麦东传与欧亚草原通道》,《三代考古》(3),科学出版社
《南正遗址浮选结果分析报告》,《房山南正遗址》,科学出版社。
《河姆渡遗址:世界水稻的故乡》,《中华遗产》2009年10期。(合著)
刘建国
《数字影像纠正与考古绘图》,《考古》2009年第7期。(合著)
GIS支持的周原地区聚落考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中心成立十周年论文集,2009年6月。
《数字文化遗产研究与实践》,《中美文化论坛——“数字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现”》,2009年5月。
张雪莲、钟建
“The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of the Archaeological Chronology of Xinzhai-Erlitou-Erligang”,Chinese Archaeology,  Volume 8.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 三五》,《考古》2009第7期。
齐乌云
《古居延绿洲汉代至西夏渠系影像特征及绿洲环境变迁》, 《第四纪研究》2009年2期。(合著)
《沉积物的光释光测年和对沉积过程的指示意义》,《第四纪研究》2009年 1期。(合著)
《高解像衛星画像から探る中国乾燥地域にみられる灌漑水路跡とその時代性》(日文),《2008年度日本地理学会学術大会论文集》,2008年。(合著)
《河南陕县丝绸之路孢粉分析结果》,《丝绸之路项目世界文化遗产申请报告》,2009年4月。
赵春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测定安阳殷墟出土人骨中的元素含量》,《分析化学》2009,10。
王增林
《南越宫苑遗址木材鉴定》,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越宫苑遗址(上、下) 》,文物出版社,2008年12月。(合著)
王树芝
《新疆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木材的初步研究》,《吐鲁番学研究》2009年第1期。(合著,第一作者)
《南越宫苑遗址木材鉴定》,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越宫苑遗址(上0、下) 》,文物出版社,2008年12月。(合著,第一作者)
张君
《陕西扶风县周原遗址庄李西周墓出土人骨鉴定》,《考古》2008年第12期。
《日本人群的种族起源和演化》,《世界历史》2008年第5期。
《从筛状眶和多孔骨肥厚考察中国古代人骨上的贫血现象》,《考古》2009年第10期。
《对“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考察活动的几点感想》,《三代考古》(三)。
《线粒体DNA证据显示秦始皇修陵劳工来自不同的地方》,《中国文物报》2009年7月10日第7版。
“Mitochondrial DNA Evidence for a Diversified Origin of Workers Building Mausoleum for First Emperor of China”, PloS One,2008,vol.3.(合著)
王明辉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中国北方居民体质特征的变化及相关问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集·社会与精神文化卷》,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
刘煜
《殷墟出土青铜礼器铸型的制作工艺》,《考古》2008年12期。(合著,第一作者)
《殷墟青铜器的铸型分范技术研究》,《殷墟新出土青铜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合著)
《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综论》,《华夏考古》2009年第1期。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the casting technology of Anyang bronze ritual vessels: an exploratory survey”, Metallurgy and civilisation: Eurasia and Beyond,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eginnings of the Use of Metals and Alloys(BUMAVI),Archetype Publications, London,2009.
张蕾
《数字影像纠正与考古绘图》, 《考古》2009年第7期。(合著)
李志鹏
《河南安阳室黄张遗址两周时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考古》2009年4期.(合著)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杜金鹏
《考古学与古代遗址保护规划》,《中国文物报》2009年4月24日第7版。
《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公园建设》,《杭州通讯》100期,2009年6月。
《新时期大遗址考古工作探讨》,《中国文物报》2009年8月14日3版。
《读<曶鼎诸铭文拓片之比勘>》,《上海文博》2009年2期。
《殷墟乙六基址研究》,《东方考古》第5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周原宫殿建筑类型及其相关问题探讨》,《考古学报》2009年第4期。
《商代的宫》,《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
李存信
《青海喇家遗址齐家文化房址的保护处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年第二期。
《<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研发>的作用和意义》,《考古网站》2009年6月18日。
编辑室
施劲松
《湘江流域的商代青铜器》,《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五辑,岳麓书社,2009年4月。
《面向“未来”的考古学》,《中国文物报》,2009年5月1日。(合著)
《文化互动视野中的西岔陶范》,《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
洪石
《秦代漆器研究》,《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研究—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秦汉时期考古》,《中国考古学年鉴2008》,文物出版社,2009年7月。
《“期刊建设与考古学的发展暨纪念<考古>创刊500期学术研讨会”纪要》,《考古》2009年第5期。
《“西汉南越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考古》2009年第6期。
李学来
《“第八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纪要》,《考古》2009年第7期。
付兵兵
《唐乞扶令和墓志铭考释》,《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4期。
 
资料信息中心
朱乃诚
《中华龙:起源与形成》,三联出版社,2009年4月。
《中国考古学年鉴2008》,文物出版社,2009年8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7、18期,2009年1、8月。
《中国考古文物类期刊的发展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南方文物》,2009年第2期。(合著)
《苏秉琦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创建学术体系对21世纪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启示》,《中国文物报》2009年10月23日。
《中国考古学研究60年》,《新中国考古工作60年》,文物出版社,2009年10月。(合著)
金文馨
《新发表古代铭刻资料简目》,《中国考古学年鉴·2008》,文物出版社,2009年。
陆志红
《西王母文化研究集成·外文论文卷·图像资料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主编)
 
科研处
缪雅娟
《东亚视野下的中国古代铁器研究——《中国古代の铁器研究》评介》,《中国文物报》2009年6月24日4版。
研究所概况_机构设置内容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