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3-07-0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

主 任:郭 物 

副主任:仝 涛 王 鹏 

成 员:王飞峰 黄 珊 艾力江•艾沙 艾婉乔 郭 婧 李 斌 崔嘉宝 崔秀琳

 

     2002年成立。是以汉唐考古研究室的新疆队、内蒙古队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先后由孟凡人、王仁湘任主任。2004年列为院重点学科。现有研究人员11名,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2人, 4人有博士学位、3人有硕士学位。
    主要是从事边疆地区的考古研究和与古代宗教相关的考古研究。通过古代少数民族在边疆地区活动的遗迹考察研究,探讨不同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了解中原与边疆地区古代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从更广阔的范围探究中国文明形成和演进的过程。西域考古、吐蕃考古、滇和夜郎考古、辽金考古、北方草原考古、边疆地区新石器考古和宗教考古,是正在进行和规划进行的研究课题。 
     现下设内蒙古队、新疆队、西藏队等田野工作队和佛教艺术考古组。通过新疆、西藏、内蒙古和云南地区考古定点调查发掘,抓住了一些学术热点课题。发掘新疆于田流水墓地,获得早期青铜文化研究的许多重要资料;对南疆北疆古代佛寺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增进了对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了解。西藏地区则主要是调查发掘了一些史前遗址,对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早期农牧文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资料;通过吐蕃墓地的发掘和藏王墓保护规划的制定,了解吐蕃时期的埋葬制度以及吐蕃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影响与交流的情况。云南地区的考古重点是发掘与缅甸接壤的耿马石佛洞遗址,探索古代文化南北交流的轨迹,找到了史前末期黄河与长江文明向东南亚传播的重要线索。内蒙古地区的考古重点是发掘距今7000多年前的兴隆沟聚落遗址,了解当时的环境和经济形态与社会组织结构,并整理兴隆洼遗址资料,探讨北方史前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北方细石器考古调查与研究课题也已经启动,了解到一些重要线索,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学科的主要成绩是,在东北早期新石器文化研究上有突出成绩,新疆早期铜器时代文化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更广泛的关注,西南地区考古研究为了解史前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联系提供了重要资料,已经开始证明古代西南文化大通道的形成,应当不晚于5000年前。
       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边疆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把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之间的渊源及相互关系梳理清楚。在建立边疆地区史前文化谱系的过程中,还将注意考察研究古代边疆民族文化在中原文明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多元一体华夏文明的凝聚过程,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